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钢琴混音日记_微速讯

发表于: 2023-06-24 19:02:51 来源:哔哩哔哩

昨天调教了一天钢琴,总算最后趋近于心目中那种低频趋于干净饱满的效果,实践是个好东西,颠覆了我以往提升低频就能获得浑厚音色的想象,以往是混浊而不是浑厚——反而是衰减低频获得了更加清晰的音色,再配和压缩、限制器将电平信号动态减小,能量集中在一起获得集中而有力的音头…

Tape Saturator(磁带饱和器)是个好东西,以往有所耳闻,今天尝试加进去,声音显得更有“棱角”,作为音染可以考虑,可以在EQ阶段放大那些“悦耳”的频段。这也是用不同效果器推响度的方式。

注意50hz以下的低频能量过多,会导致整体容易爆音,中频过少会导致声音单薄清冷,产生远的距离感,而中高频会影响响度…


(相关资料图)

EQ:

调整钢琴音色时,几个可参考的频段范围:

60-100hz:钢琴音色的“浑”、“重”质感,英语中称它为钢琴的“bottom(底部)”。在钢琴独奏曲目中,如果你希望钢琴的低音更丰满,这里可以考虑增益,不过过多就会变得“浑浊”,除了用耳朵来判断,也可以用你的身体来感受这里强烈的低频。在钢琴作为伴奏乐器的歌曲中,可以尝试以60-80hz作为EQ操作时低切(对应英语High Pass或者Low cut)的基础,根据歌曲的需要,切到100-200hz的范围都有可能。

150-350hz:钢琴音色的“温暖感”、“圆润感”,称它为钢琴的“Warmth(温暖度)”或者“Rounded Sound(圆润的听感)”。当你钢琴音色的柔软程度需要改变的时候,这里是可以尝试的范围,根据需要,增益与衰减均可。

400-800hz:钢琴音色的“沉闷感”,称之为“Nasal Qualtity(鼻音质感)”。若是增益它,听起来仿佛像是把钢琴家套在了一个巨大的纸盒里进行演奏,或者说像是钢琴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来一样。如果需要改善钢琴的清晰度,这个范围可以酌情衰减。

1000-3000hz:钢琴音色的“敲击感”,称之为“Attack(打击感)”、“Strings Plucking(击弦感)”。相信大家应该知道真正的钢琴在演奏者触键之后,其实是手指触键的力量带动钢琴内部的锤状物敲击“琴弦”而发出声音,正是这个频段。同时这里也是人耳的听觉比较敏感的地方,当钢琴演奏的音符需要更多的存在感时,考虑增益,钢琴与其他中频强烈的乐器“争抢空间”时(吉他、人声等),考虑衰减。

6000-9000hz:钢琴演奏的“清晰感”、“临场感”,称之为“Clarity(清晰度)”、“Presence(临场度)”。仿佛在这个频段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手指的触键等等演奏细节。

10000hz以上:钢琴演奏的“空气感”,称之为“Hiss(嘶嘶声)”。这里涉及到EQ的高切(对应英语的Low Pass或者High Cut)我选择了在16000-18000hz左右切除,因为我发现如果不这样做,在之后的压缩处理时,会带来额外的噪音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多试验。

在一个音频实例中使用的实际数值参考:

低切/高切:40hz/16000hz;

低频:94hz处,6.8db增益;

中低频:620hz处,4.6db衰减,Q值(作用范围)偏窄;

中频:2860hz处,3.6db增益,Q值偏宽;

高频:8960hz处,2.6db增益。

要平衡好各个频段的频响问题,避免频段缺失导致听感不饱满,或者是某些频响过于突出而造成的掩蔽效应。

现在越是体会到实操优于理论的重要性,有“用”才有用,做了才有发言权和判断力,尤其是音乐这种抽象而非语义性的学科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南公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